久久性爱AV一区,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最新久久免费网址

<sub id="gqcmo"><ol id="gqcmo"><nobr id="gqcmo"></nobr></ol></sub>
  • <th id="gqcmo"><span id="gqcmo"><table id="gqcmo"></table></span></th>

    博山信息港
    首頁»便民

    解密供銷合作社:曲折發(fā)展的 “紅色背簍”

    原標題:“紅色背簍”再啟程

    (刊于2014年10月)

    朱恒禮已經11年沒有從供銷合作社領過工資了。盡管他是山東省基層供銷合作社主任。從2003年至今,供銷合作社會計賬目上掛有20多萬的單據。為什么這樣?朱恒禮笑稱,以前是沒錢發(fā)工資,現在是有錢也要再投入。

    現年59歲的朱恒禮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下稱“總社”)基本同齡,自從1975年進入這個系統,至今已經有接近40年時間。他回憶說,“當時大多數人都非常向往供銷合作社?!钡缃袼膶O子基本上都不知道供銷合作社究竟長什么樣子。

    供銷合作社的歷史久遠。今年7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迎來了60周年紀念。從過去計劃經濟時期的“紅色背簍”到如今市場經濟時期的“四不像”,供銷合作社的發(fā)展不可不謂曲折。在新的歷史時期,擁有龐大制度遺產的供銷合作社走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近年來,在推進農業(yè)服務規(guī)模化、農村流通現代化等方面,山東省供銷合作社(下稱“省社”)進行了積極探索??偵缯J為,總體來看,省社的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基礎好,優(yōu)勢明顯,改革思路清晰。

    2014年中央1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改革任務。2014年4月,國務院批準同意供銷合作總社在河北、浙江、山東、廣東4省開展試點,山東又是首選。

    曲折發(fā)展的“紅色背簍”

    合作社在中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民主革命時期,學界就曾經有過論述。建國后,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解決農民問題的重要方面,政府給予合作社直接的支持和推動。

    計劃經濟時代供銷合作社盛極一時。資料顯示,當時,加入供銷合作社的農民社員占農戶總數的90%以上。1978年,供銷合作社商品零售額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5.5%;占農村商品零售總額的68.2%。供銷合作社曾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保障了城鄉(xiāng)物資供應。

    由于是壟斷經營,供銷合作社的效益非常好?!胺较虮P、聽診器、營業(yè)員,拿什么都不換!”這句順口溜不脛而走,以此借喻供銷社的金飯碗。朱恒禮回憶說,那個時候,供銷合作社的信譽非常高。他當時主管業(yè)務,就拿著單位介紹信、劃款信走遍全國去進貨。

    當時有一部電影故事片《紅色背簍》,就是以基層供銷店為原型。為解決山區(qū)居民買賣困難,供銷合作社門店職工,常年身背簍子,攀山越嶺送貨。因為既收購山貨、農副產品,又零售商品,被稱為“背簍商店”。1965年,這部電影放映后,在全國引起共鳴,一時間“紅色背簍”享譽全國。

    1958年到1980年前,供銷合作社與國營商業(yè)兩次合并,后又兩次分開。在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中,再次與商業(yè)部合并,但保留總社的牌子,設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

    1985年以后,隨著國家統購統銷制度的取消,供銷合作社失去壟斷地位,經濟效益驟降,迫使供銷合作社圍繞經濟效益進行改革。先后采取過承包經營、租殼賣瓤、股份制改造等方式,隨后各地供銷合作社的制度日趨復雜。

    從全國數據來看,從1990年到2002年,基層社連續(xù)12年虧損。有學者稱,“基層社與農民,在有的地方連買賣的關系都不復存在?!?

    濰坊市供銷合作社理事會副主任王沼東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在那段時間,工資都發(fā)不下來,很多職工開始“停薪離職”,自謀出路。部分基層供銷合作社陷入“網破、線斷、人散”的境地。

    考慮到基層社還有龐大的制度遺產,1995年,國務院發(fā)出5號文件,作出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明確供銷合作社的性質、宗旨、地位和作用,并決定恢復成立總社。1999年,國務院再發(fā)5號文件,解決當前供銷合作社的幾個突出問題。

    盡管總社恢復成立后,仍為正部級單位,前兩任主任還由國家領導人兼任,但是供銷合作社本應該發(fā)揮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還是沒能滿足預期。市場經濟的沖擊使得原來占有壟斷地位的供銷合作社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

    這導致的結果是全系統的虧損。據統計,供銷合作社全系統虧損額1994年為40億元,1998年達到156億元,1999年為134億元。從2000年起,供銷合作社全系統扭虧為盈,當年系統匯總實現利潤13.77億元。從經營業(yè)績來看,供銷合作社也確實取得成功。1999年,全國供銷合作社銷售總額為4518億元。到了2013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3.2萬億元。不過,輿論評價仍然苛刻。因為主營收入主要依靠消費品零售和農資銷售,《人民日報》稱,這種優(yōu)勢源于我國農資產品的市場化程度不高,而不是供銷合作社自身的經營能力。

    主動尋求作為的供銷合作社

    據目前數據,山東有超過58%的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盡管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出現,但是為其大規(guī)模提供綜合配套社會化服務的主體并不多。

    位于淄博市北部的桓臺縣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素有“魯北糧倉”之稱。淄博市桓臺縣供銷合作社副主任王立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傳統的作業(yè)方式是“手推、肩背、手壓”。對于農民來說,要打藥的話,要么自己上手,要么雇人。選擇前者,勞動強度大,還有一定危險性;選擇后者,生產成本高。

    本身就從事農資經營的供銷合作社看到了這一塊市場空白。2009年,桓臺縣供銷合作社專門成立縣社控股的農資公司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在此基礎上,又注冊成立農業(yè)服務公司。桓臺縣供銷合作社開始逐漸拓展農業(yè)的社會化服務鏈條。

    王立軍說,專業(yè)隊伍作業(yè)比農民自己噴藥可節(jié)約用藥20%以上,節(jié)省費用40%以上,在服務中,也帶動了農資銷售,這就改變了原先“一買一賣”的傳統農資經營模式。

    原先是桓臺縣基層供銷合作社副主任、如今是上述桓臺縣合作社理事長的趙發(fā)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合作社成立的時候,供銷合作社以40萬現金的形式參股,成為控股股東?!叭绻╀N合作社不投入的話,這個合作社是沒辦法成立的?!?

    從合作社2010年成立,到2013年前,基本上都是虧損的,因為得不到認可。2013年當年開始有收益,今年比往年還要好。因為對大戶來講,綜合比較下來,幫助他們節(jié)約了成本。對供銷合作社而言,因為提供了綜合性社會服務,哪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掙錢,甚至是賠錢,但是在其他環(huán)節(jié)中就又可以再掙回來,因此整個環(huán)節(jié)下來,還是有利可圖的。

    “平價超市”的誕生

    除了經營農資外,供銷合作社留給時代最深的印象便是代購代銷店。正如《紅色背簍》中的“背簍商店”一樣,觸角伸到計劃經濟時期需要憑票供應的緊俏物資。代購代銷員更是當時最為向往的工作之一。

    市場經濟后,受到個體經濟的沖擊,供銷合作社開始走下坡路。為維持生存,作為供銷合作社分支機構的代購代銷店被原先職工承包經營,供銷合作社每年收取租金,其余代購代銷員開始紛紛下崗,自謀出路。

    被個人承包的門店,經營好的,有些甚至將門面店收購。經營不善的,也就不了了之。盡管可以將這些視為供銷合作社體系的延伸,畢竟承包者是本系統內部職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基層供銷合作社的作用已經大大削弱。

    隨著時間推移,供銷合作社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在縣域層面,仍然有著龐大的連鎖經營網絡。由于存在龐大的制度遺產,進入新時期,基層供銷合作社開始探索“平價超市”模式。

    今年5月,淄博市張店區(qū)供銷合作社跟當地社區(qū)合作,租賃800平方米經營設施,然后依托社屬企業(yè)淄博合家福連鎖超市公司,建成蔬菜平價超市——合家福超市馬莊店。

    為何能夠做到平價,甚至低價呢?淄博市張店區(qū)供銷合作社主任孫寶廷舉了個例子,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西紅柿從2毛變成8毛。這主要是為保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盈利?,F在的話,供銷合作社提高收購價,從農民手中直接收4毛,然后賣6毛,中間還賺錢。就是這個道理。孫寶廷解釋說。

    對農民來講,最直接的好處是,緩解農民的賣農產品難問題,幫助農民增收。孫寶廷說,淄博市有個樂村,是個貧困村,主要種西紅柿。因為產量過多,當時收購商壓價很厲害,讓農民欲哭無淚。但是,不賣又不行。

    在淄博市供銷合作社的安排下,張店區(qū)供銷合作社專門組織6輛蔬菜采購車收購西紅柿,每次采購量達到4~5噸。持續(xù)收購一段時間,收購價也從每斤2毛錢漲到8毛錢,最終才將問題解決。

    對于供銷合作社來說,孫寶廷認為,這最能聚集人氣。將他們吸引來之后,他們不僅僅只買菜,還會順便逛超市,隨手購買其他商品。這些工業(yè)品、日用品跟市場價格相當。哪怕蔬菜這一塊按照成本價銷售,購買的其他商品也會將利潤給找回來。更何況,“平價蔬菜”還是有利潤的。

    屬性不明的經濟組織

    1990年參加工作的李洪輝回憶說,當時頂替父親名額進入供銷合作社。不過,在參加工作后,供銷合作社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當時,一個月30多塊錢的工資都發(fā)不出來。”如今,他已是淄博市博山區(qū)池上供銷合作社主任。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李洪輝就選擇下海經商。2007年,也就是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出臺這一年,李洪輝又重新回到供銷合作社。他解釋說,一是,職工關系仍然留在供銷合作社;二是,在政策的支持下,供銷合作社又重新有了起色。

    位于淄博市南部的博山區(qū)池上鎮(zhèn)山多地少,糧食單產低,但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立足于當地優(yōu)勢資源,采取供銷合作社主導、入股合作的方式籌集資金,成立專業(yè)合作社。從2008年開始,池上供銷合作社先后領辦、創(chuàng)辦以種養(yǎng)殖為主的專業(yè)合作社17個。為什么供銷合作社熱衷于領辦、創(chuàng)辦合作社呢?李洪輝說,主要在于政策的支持。

    200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fā)通知,給予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免稅的政策支持。比如,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yè)產品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免征增值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業(yè)產品,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yè)產品和農業(yè)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

    李洪輝說,因為免稅,相比較來講,產品進入市場后,競爭力更強。光是稅收這一塊,成立公司都不如直接成立合作社劃算。

    但不得不說的是,供銷合作社是一個很奇特的組織。有言論稱,供銷合作社是個“四不像”機構,無論用什么樣的標準去套——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組織,供銷合作社都有些似是而非。

    領辦合作社之風

    根據2013年供銷合作社統計公報分類情況,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是機關性質。明確事業(yè)單位性質的占89.7%,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yè)單位占75.3%。財政全額撥款占81.2%。實行自收自支占8.1%。其余為財政定額補貼、差額撥款。

    上述公報顯示,2013年末,全系統有基層社21769個,只不過存在的形式多樣:有集體企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公司、農民合作社等,其中,集體性質占比79.8%。

    2013年末,不含供銷合作社,全系統共有各類法人企業(yè)18699個。至于股權結構形式,有全資、控股、參股,有意思的是,還有開放辦社吸納的有業(yè)務指導但無資產關系的企業(yè)3540個。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基層供銷合作社的管理也不同。有由縣社垂直管理,也有實行屬地管理的,還有保留牌子實行民營。其中,縣社垂直管理的占比83.6%。實行屬地管理的占比2.5%。

    至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于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規(guī)定: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是互助性經濟組織。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合作社規(guī)范發(fā)展,地方政府還支持了供銷合作社領辦、創(chuàng)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由此不難看出,同為互助性經濟組織,合作社并不排斥供銷合作社對其進行指導和扶持。

    在省社啟動綜合改革試點儀式后,濰坊市供銷合作社也提出實施方案。根據方案,供銷合作社要領辦合作社,還要組建市合作社聯合社,與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形成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形成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