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便民
7名流浪者救助站里過新年
今年春節(jié),救助站里格外熱鬧,值班人員和7名無法回家的人在站上一起過年。
記者了解到,滯留救助站內(nèi)的這7個人,其中2名聾啞人,因為無法溝通沒有核實身份,另外還有5個正常人也沒有回家過年,這5個正常人的情況如下:
劉某某(真名:劉和新),男,50歲,濟南市長清區(qū)人,來淄務(wù)工人員,自稱在淄博打工多年,父母前些年相繼離世,多年前妻子因病去世,沒有孩子,濟南老家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已經(jīng)漏風(fēng)漏雨無法居住,而且家中也已沒有其他近親屬。劉和新說,今年活兒不好干,本來就沒有掙到錢,一個月前自己多年打工積攢的5萬塊錢被盜,真的是身無分文了?,F(xiàn)在家里什么人都沒有了,房子也不能住了,回家過年還不如在救助站待幾天,過了正月初七工地開工了,就能繼續(xù)打工了。
張某某(真名:張永弟),男,53歲,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刑滿釋放人員,離異,有一個女兒已經(jīng)成家目前就在濟南工作。自稱原來是濟鋼工人,因判刑被開除,家中也有兄弟姐妹但是都不愿意管他,他也不愿意去拖累女兒,怕給女兒丟人。在淄博打工已經(jīng)有一年多的時間了,一年下來也沒剩下錢,就想在淄博過了年繼續(xù)找活兒干。
曹某某(真名:曹文化),男,49歲,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長年在淄博打工,市救助管理站曾在火車站廣場救助過此人。他告訴工作人員,這是他第一次在救助站過年,家中還有老母親由兩個姐姐輪流照顧著,自己往年都回家過年,但是今年沒有賺到錢,沒臉回家,所以就索性不回了,等開春繼續(xù)打工。
班某某(真名:班新春),男,57歲,30年前離開淄博到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從事廢品收購生意,因患有慢性疾病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希望能夠落葉歸根,但是因為戶籍無法落實遲遲未能安置,只能暫時在市救助管理站過一個年了。
石某某,女,54歲,博山人,女兒女婿等家人在濟南過年,因在哪過年的問題與家人產(chǎn)生口角,大年三十下午獨自離開家人。大年初一,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護送其到濟南女兒家。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救助管理站是一個特殊的單位,他們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節(jié)假日,他們每時每刻都要保持工作狀態(tài),隨時應(yīng)對有救助需求的人前來求助,滯留站內(nèi)的受助人員也需要24小時監(jiān)護和照料。除此之外市救助站提出“聞報必出,依法施救”的口號,對于市民提供的流浪乞討人員線索也是24小時隨時提供主動救助。每個春節(jié),市救助管理站里都有人值守,值班人員和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一起吃餃子、一起看春晚、一起過大年。
春節(jié)假期,市救助管理站每天安排車輛上街開展主動救助,白天和晚上各一次。年三十晚上還給不愿意到救助站的5名露宿街頭人員送去了熱騰騰的水餃。7天時間里,市救助管理站共開展街頭主動救助11人次,出動救助車輛19臺次,站內(nèi)救助10人。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李洋 通訊員 呂志遠)
記者了解到,滯留救助站內(nèi)的這7個人,其中2名聾啞人,因為無法溝通沒有核實身份,另外還有5個正常人也沒有回家過年,這5個正常人的情況如下:
劉某某(真名:劉和新),男,50歲,濟南市長清區(qū)人,來淄務(wù)工人員,自稱在淄博打工多年,父母前些年相繼離世,多年前妻子因病去世,沒有孩子,濟南老家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已經(jīng)漏風(fēng)漏雨無法居住,而且家中也已沒有其他近親屬。劉和新說,今年活兒不好干,本來就沒有掙到錢,一個月前自己多年打工積攢的5萬塊錢被盜,真的是身無分文了?,F(xiàn)在家里什么人都沒有了,房子也不能住了,回家過年還不如在救助站待幾天,過了正月初七工地開工了,就能繼續(xù)打工了。
張某某(真名:張永弟),男,53歲,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刑滿釋放人員,離異,有一個女兒已經(jīng)成家目前就在濟南工作。自稱原來是濟鋼工人,因判刑被開除,家中也有兄弟姐妹但是都不愿意管他,他也不愿意去拖累女兒,怕給女兒丟人。在淄博打工已經(jīng)有一年多的時間了,一年下來也沒剩下錢,就想在淄博過了年繼續(xù)找活兒干。
曹某某(真名:曹文化),男,49歲,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長年在淄博打工,市救助管理站曾在火車站廣場救助過此人。他告訴工作人員,這是他第一次在救助站過年,家中還有老母親由兩個姐姐輪流照顧著,自己往年都回家過年,但是今年沒有賺到錢,沒臉回家,所以就索性不回了,等開春繼續(xù)打工。
班某某(真名:班新春),男,57歲,30年前離開淄博到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從事廢品收購生意,因患有慢性疾病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希望能夠落葉歸根,但是因為戶籍無法落實遲遲未能安置,只能暫時在市救助管理站過一個年了。
石某某,女,54歲,博山人,女兒女婿等家人在濟南過年,因在哪過年的問題與家人產(chǎn)生口角,大年三十下午獨自離開家人。大年初一,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護送其到濟南女兒家。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救助管理站是一個特殊的單位,他們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節(jié)假日,他們每時每刻都要保持工作狀態(tài),隨時應(yīng)對有救助需求的人前來求助,滯留站內(nèi)的受助人員也需要24小時監(jiān)護和照料。除此之外市救助站提出“聞報必出,依法施救”的口號,對于市民提供的流浪乞討人員線索也是24小時隨時提供主動救助。每個春節(jié),市救助管理站里都有人值守,值班人員和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一起吃餃子、一起看春晚、一起過大年。
春節(jié)假期,市救助管理站每天安排車輛上街開展主動救助,白天和晚上各一次。年三十晚上還給不愿意到救助站的5名露宿街頭人員送去了熱騰騰的水餃。7天時間里,市救助管理站共開展街頭主動救助11人次,出動救助車輛19臺次,站內(nèi)救助10人。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李洋 通訊員 呂志遠)